怎么就被 “焊” 在了椅子上?
久坐的由来 - 也是生活方式的演变史
在人类绝大部分的历史里,从我们的祖先在草原上追捕猎物、采集果实,到后来在田地里耕作,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运动 。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是生存的必需品,我们的基因、肌肉、骨骼和心血管系统,全都是为了适应这种“动个不停”的生活而设计的。
然而,大约两百多年前,随着蒸汽机的发明(工业革命)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:
从田野到工厂,再到办公室:蒸汽机、电力这些发明,让机器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 。一开始是在工厂,虽然还是很辛苦,但已经预示着纯体力活的减少。到了20世纪,电力和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,更是把人们(尤其是女性)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,同时创造了大量全新的工作——办公室文员 。
“坐着”成了身份的象征:在那个时代,能坐下来用脑力工作,而不是在外面风吹日晒地出苦力,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,是地位和成功的标志 。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,反而人人都向往这种“体面”的生活。我们第一次大规模地把“坐着”和“工作”划上了等号,这也是改变的开始。
为“坐着不动”设计了整个世界
如果说工作方式的改变是第一波冲击,那么现代科技在生活领域更是全面渗透,更是将我们牢牢地固定在了椅子、沙发和各种交通工具的座位上。我们曾经活跃的身体,被一步步地“优化”掉了所有需要付出体力的环节。此外这个进程就在当下以不敢想象的速度持续发展,AI、机器人的进化会让人们更一步的“舒适”。
出行,从 “动” 到 “不动” 的演变
交通工具的发明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好处,最显而易见的是活动范围得到了空前的延展,从前一生都难以跨越的距离,如今数小时便可抵达。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交通工具的进化史,也是一部身体活动的“退化史”。
在过去,无论是依靠双腿的步行还是驾驭马匹的跋涉,每一次出行本身都是一种需要付出热量、锻炼体魄的身体活动。 而随着汽车、轮船、高铁和飞机出现,则将这一切都变成了静态的“乘坐”。我们不再需要用自身的能量去完成位移,只需安稳地坐着,机器的动力便能带我们去往任何地方。因此,这场效率革命的背后,是我们出行方式的根本转变:从主动的“身体位移”,退化为了被动的“身体运输”。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时空自由,其代价却是我们的身体必须承受长达数小时的静态乘坐,在速度与便利的背后,是悄然滋生的健康风险。
家务:从隐形锻炼到“一键搞定”
曾几何时,维持家庭运转本身就是一种温和而持续的日常锻炼。而家用电器的普及,将这份“隐性运动”彻底清零。
家务劳动的全面自动化:洗衣机的轰鸣,取代了手搓、捶打的臂力锻炼;洗碗机的普及,让饭后站立刷洗的活动成为历史;扫地机器人和无线吸尘器的出现,将弯腰、清扫的全身运动交给了机器。这些电器在将我们从繁琐的家务中“解放”出来的同时,也悄无声息地带走了这部分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,让家变成了纯粹的休息和静坐场所。
娱乐:从户外撒野到“指尖狂欢”
娱乐方式的变迁,是“久坐文化”的最后一块,也是最重要的一块拼图。它成功占领了我们最后可能用于活动的闲暇时光。
休闲活动的“屏幕化”迁徙:在没有电子产品的年代,娱乐更多地与户外和社交联系在一起:追逐嬉戏、球类运动、逛庙会、邻里串门。而如今,娱乐的中心已经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,从身体的互动变成了指尖的滑动。电视、电脑游戏、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以其强烈的沉浸感和即时满足感,提供了成本最低、吸引力最强的消遣方式,成功地将我们的室外的活动时间变成了室内的“沙发时间”或“电竞时间”。我们从真实世界的玩家,变成了虚拟世界的观众。
我们就这样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活范式:"不动" 成了日常的底色,"静止" 成了生存的惯性。
科技爆发背后的“隐形账单”
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们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幸福生活。指尖划过屏幕就能连接世界,按钮按下便有饭香满屋,电梯取代了楼梯,汽车缩短了脚步,科技以便利为饵,通过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,系统性地、全方位地将体力活动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中“设计”了出去,直到20世纪50年代,科学家才开始发现不对劲。
公交车司机的启示:英国科学家做了一个非常经典的研究,他们比较了伦敦双层巴士的司机和售票员 。司机整天坐着开车,而售票员需要不停地在车厢上下走动。结果发现,久坐的司机得心脏病的概率比活跃的售票员高得多,而且病情更严重 。这是科学界第一次用确凿的证据敲响警钟:“总坐着不动,真的会生病”。
“运动”和“久坐”是两码事:后来,科学家又有一个更重要的发现:“久坐的危害”和“不运动的危害”是两回事 。什么意思呢?**就是说,你可能每天都坚持去健身房锻炼一小时,是个“运动达人”,但如果剩下十几个小时你都雷打不动地坐着,那你依然是“久坐的受害者”,患病的风险还是会增加。**这就好比你每天都吃一颗维生素,但其他三餐全吃垃圾食品,身体还是会出问题。
从根本上说,我们的身体是与广阔自然签订的一份古老契约,其每一个基因都承诺着奔跑、攀爬与追逐的动态生活。然而,在追求效率与安逸的文明进程中,我们却单方面撕毁了这份契约。我们用柔软的沙发、便捷的电梯和恒温的空间与无处不在的座位,构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“舒适堡垒”,将自己从“捕猎”与“迁徙”的枷锁中赦免。
这种 “背叛” 的后果是注定的,当身体遵循的古老法则,与我们创造的安逸环境激烈碰撞时,矛盾爆发了。当下诸多健康困境,便是这场冲突的直接后果:从常见的肩颈酸痛、腰椎劳损,到严重的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,再到无形的抑郁与焦虑—种种症候都在表明,我们的身体,正在我们亲手构建的“舒适堡垒”面前,出现了剧烈的“排异反应”和严重的水土不服。
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讽刺或许就在于此:我们花费了数千年,用智慧将自己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,却未曾料到,这竟开启了其活力的消亡序幕。
参考文献
Lee, I. M., Shiroma, E. J., Lobelo, F., Puska, P., Blair, S. N., & Katzmarzyk, P. T. (2012). Effect of physical inactivity on major non-communicable diseases worldwide: an analysis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life expectancy [缺乏身体活动对全球主要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:疾病负担与预期寿命分析]. The Lancet, 380(9838), 219–229. doi: 10.1016/S0140-6736(12)61031-9.
Biswas, A., Oh, P. I., Faulkner, G. E., Bajaj, R. R., Silver, M. A., Mitchell, M. S., & Alter, D. A. (2015). Sedentary tim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risk for disease incidence, mortality, and hospitalization in adult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[静坐时间及其与成人疾病发病率、死亡率和住院风险的关联:系统性综述与荟萃分析].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, 162(2), 123–132. doi: 10.7326/M14-1651.
Levine, J. A. (2002). Non-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(NEAT) [非运动性活动热量消耗(NEAT)]. Best Practice & Research Clinical Endocrinology & Metabolism, 16(4), 679–702. doi: 10.1053/beem.2002.0227.
Bull, F. C., Al-Ansari, S. S., Biddle, S., Borodulin, K., Buman, M. P., Cardon, G., Carty, C., Chaput, J. P., Chastin, S., Chou, R., Dempsey, P. C., DiPietro, L., Ekelund, U., Firth, J., Haskell, W. L., Haug, E., Lambert, E. V., Leitzmann, M., Loyen, A., … Willumsen, J. F. (2020).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[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] -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
Hélio Silva , Sabrina C Teno , Pedro B Júdice(2024). Are there compensatory behaviors in response to a sit-stand desk intervention? [针对站坐两用办公桌干预是否存在补偿行为?]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 behalf of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., 66(1):uiae067. doi: 10.1093/joccuh/uiae067.
Pinto, A. J., Bergouignan, A., Dempsey, P. C., Roschel, H., Owen, N., Gualano, B., & Dunstan, D. W. (2023). Physiology of sedentary behavior [久坐行为的生理学原理] Physiological Reviews, 103(4):2561-2622. doi: 10.1152/physrev.00022.2022.
Freese, J., Klement, R. J., Ruiz-Núñez, B., Schwarz, S., & Lötzerich, H. (2018). The sedentary (r)evolution: Have we lost our metabolic flexibility? [久坐的演化:我们是否失去了新陈代谢的灵活性?]. F1000Research, 6, 1787. doi: 10.12688/f1000research.12724.2.
Lieberman, D. E. (2013). 《The story of the human body: Evolution, health, and disease》 《人体的故事:演化、健康与疾病》 Pantheon Books